本文共 112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自从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后,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便应运而生,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:OSL的七层协议、TCP/IP的四层协议和五层协议,其中各个体系又包括不同层次:
OSL的七层协议: 1、物理层次; 2、数据链路层; 3网络层;4、运输层; 5、会话层;6:、表示层;7、应用层 TCP/IP的四层协议和五层协议:1、网络接口层;2、网际层IP;3、运输层;4、应用层 五层协议:1、物理层;2、数据链路层、3、网络层;4、运输层;5、应用层 每个体系中的每个分层又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和特性: 1、 物理层:概念: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来传输数据(必须要有物理载体) 特性:机械特性(指明接口所用的形状和尺寸、引线数目和排列等等)、 电气特性(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的电压的范围)、 功能特性(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)、 过程特性(证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) 2、 数据链路层: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:点对点信道(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);广播信道(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,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送);除此之外数据链路层协议还有三个基本问题:1、封装成帧(数据传输是传送的是帧,所以要在一段数据的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,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);2、透明传输(如何数据中的某个字节的代码恰好是SOH或EOT,数据链路层就会错误的认为“找到帧的边界”,可以采取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的方法);3、差错控制(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,在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,其中最广泛的是循环冗余检验CRC的检错技术)转载地址:http://dlqh.baihongyu.com/